- 博客
- BIGO LIVE和LiveMe下架,社交品类面对的随机性风险分析
BIGO LIVE和LiveMe下架,社交品类面对的随机性风险分析
on 4 days ago
上周五(2025年4月18日),LiveMe 已经从全球下架,几乎在同一时间,之前恢复上架的 BIGO LIVE 也再次被下架。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,尤其是关于社交产品在当前环境下所面临的随机性风险。
下架原因分析
我们从平台发现的产品下架情况来看,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:
-
开发者主动下架:
- 可能是出于业务调整或苹果的警告。
- 主动避险,进行整改。
-
苹果强制下架:
- 可能是针对某款产品进行的短期整改。
- 也可能是因为严重违规,如3.2f封号下架。
腰部产品的现状
在腰部社交产品中,下架的数量明显更多,主要原因包括:
- 色情内容:因色情营销或内容举报而被下架。
- 马甲问题:虽然主题差异,但实际产品未体现差异化。
- 切支付:在服务端控制切换支付流程导致封号。
- AB面绕审:通过临时控制骗过审核,迭代后仍被追查。
今年,苹果显著加大了对社交品类的惩戒力度,社交产品的4.3率比过去高出许多,甚至可能因为误判而影响正常品类的上线。
开发者的应对策略
许多开发者在讨论如何规避这些问题,认为只要不涉及色情、马甲、切支付和绕审,就能避免被下架。然而,事实是,大多数社交产品团队迟早会遇到这些风险,因为任何规避技术都难以抵挡人性的弱点。
人性的弱点
人性中的贪婪、短视和自大,使得开发者在面对风险时常常会选择冒险。可以将产品比喻为一个气球,气球越大,潜在的风险也越高。开发团队在“吹气球”时,往往会在接近安全线时继续尝试,最终导致爆炸。
例如,当开发者将产品推向90的安全线时,他们可能会想:“吹到91会爆吗?旁边的产品已经吹到92了。”这种心态使得他们不断挑战安全界限,最终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后果。
结论
社交品类产品的开发与运营充满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,开发者需谨慎应对。虽然随机性风险难以完全规避,但通过承认人性的弱点并设定客观限制,可以降低潜在的风险。最终,开发者应追求利益的持久化,而非短期的最大化,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步前行。